4米袖阀管

  • 风电项目工期延误原因与总包工程合规管理(二)
风电项目工期延误原因与总包工程合规管理(二)

风电项目工期延误原因与总包工程合规管理(二)

来源:贝博app体育官网下载最新下载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8-02 10:17:50

  • 风电项目建设,常常面临自然环境和气象因素的严峻考验。高原、山区、沿海及沙漠等地区的独特天气特征情

  风电项目建设,常常面临自然环境和气象因素的严峻考验。高原、山区、沿海及沙漠等地区的独特天气特征情况,都会对施工进度和安全性带来显著影响。怎么样应对这些挑战,不仅关乎施工效率,更关系到项目的顺利完成。本文结合真实的情况,详细分析了高原、山区等特殊地理条件下风电项目建设中面临的具体问题,并提出了合理的合规建议。包括在施工期的合理安排、气象数据的实时监控,以及项目保险和争议解决中的应对,都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路和借鉴。本文为系列文章的第二篇。

  风电项目多选址于风资源充足但自然条件复杂的区域,例如高原、山区、沿海及沙漠地带,这些地区固有的自然环境和气象特征对工程项目施工构成长期干扰。

  第一是高原和高寒区域的温差大、空气稀薄,限制了混凝土养护、吊装施工等环节的作业窗口,例如在西藏、青海等地区,全年有效施工期可能不足5个月;第二是强风、大雾、暴雨等短期极端气象条件频发,直接影响吊装、运输及高空作业的安全边界,尤其对百米级风机叶片的吊装作业形成制约;第三是地质与地貌条件复杂,如山地开挖受滑坡、冻融等影响,路基施工进度难以保障。

  例如,西藏措美哲古风电项目,施工区域海拔超过5000米,气温常年8.2℃,极端最冷气温-18.2℃,冰雹频发。低温度的环境下混凝土水化反应缓慢,而温差过大会导致内外收缩不均,易产生裂缝,存在断层、冷缝等质量上的问题。此外,西藏措美哲古项目人员因缺氧导致头晕恶心,有人出现了脑水肿、心肌缺血、哮喘等症状,退场人数高达200余人次。导致施工效率降低。雨季、大风季等气候也对施工窗口期形成显著制约。

  四川凉山州大风季平均风速达18m/s以上,而风机吊装要求风速低于10m/s,导致大型部件无法如期吊装。西藏项目阿里联网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输变电工程,因强风冰雪期不具备施工条件,需抢抓窗口期施工,停工天数比例较大。

  首先,在合同中引入有效施工期与施工窗口期的概念,将施工周期划分为可施工期、不利施工期及暂停计时期三类,对项目所在地的气候、地形条件进行前期数据收集,合理测算年均可施工天数,并作为进度计划和工期总包干的依据。例如,位于高原、寒冷、强风地区的项目,其年均有效作业天数可能不足五个月,合同中以可施工窗口期而非日历工期作为进度考核标准,防止自然干扰被误解为施工方组织不力。

  其次,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应建立多方数据采集系统,整合气象站实时数据、地质雷达监测结果及施工日志,形成可追溯的证据链。例如,利用BIM技术记录每日作业面进展与气候关联性,在争议发生时可通过数据可视化证明自然因素的实质性影响。对于山地项目,建议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时进行地质复勘,及时将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以工程联系单形式固定,作为后续主张变更的依据。

  再次,探索天气指数保险、地质缺陷保险等新型险种,将特定自然风险转化为可量化赔付。例如,与保险公司约定“累计风速超标天数”触发赔付,降低现金流压力。同时,项目融资时可引入不可抗力专项储备金条款,确保风险事件下的资金可持续性。

  最后,在诉讼或仲裁中,应重点围绕“因果关系”与“减损义务”展开论证。承包人需证明自然因素与延误的直接关联性,例如通过专家证人说明特定地质条件必然延长桩基施工周期;同时需证明已采取合理措施减少损失,如调整施工顺序、增添设备投入等。

  自然环境与气象因素无疑对施工进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从高原、山区到沿海和沙漠地区,恶劣的天气特征情况限制了施工的有效性。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与气象挑战下,风电项目的推进仍需解决另一项重要的难题,即道路运输的问题。接下来,我们将重点探讨风电项目中道路运输所面临的实际问题,并提出对应的建议,确保风电项目能够顺利推进。

  王春军律师,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、高级合伙人,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。北京大学法学学士,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土木工程系,工科学士。

  担任第十二届北京市律协建设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、上海、深圳国际、广州、南京、厦门、大连/大连国际等地仲裁委仲裁员、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调解员、中国行为法学会培训合作中心专家智库委员与客座教授。常设中国建设工程论坛第十一工作组,第十七工作组召集人。民建北京市委理论委副秘书长,民建朝阳区理论委主任。曾任某建筑施工公司法务部负责人。主要执业领域:一、建工争议解决:调解、诉讼、仲裁;二、建工刑案:建工辩护、企业行权;三、建工非诉:建工合规、建工专项、建工涉外、建工金融。